
武则天的乾陵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处保存完好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乾陵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中一个是著名的无字碑,另一个则是神秘的无头石像。关于无字碑的缘由,历史记载较为清晰,武则天生前希望后世能够公正评判她的功绩,因此选择不为自己生平的成就雕刻碑文,而是留下了这块无字的石碑,让后人自主解读她的功过。无头石像则更为复杂,关于其意义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经过千百年的探讨,至今依然没有权威的定论。 在古代,帝王的陵寝周围常常竖立石像,以示威严与镇守之意。不过,乾陵的61个石像无一例外均无头,因此显得格外独特和神秘。民间流传的说法之一是,这些无头石像是用来辟邪,因为王室墓地修建时间长,常常成为盗墓者的目标。为了防止盗贼的光顾,许多帝王在墓中设立种种机关,并用一些惊悸的手段来震慑盗贼。无头的石像即是一种象征,既表明墓中有人守护,又因其形象独特,令人感到恐怖。古人普遍对鬼神抱有敬畏,即使是盗墓贼也会有所顾忌,从而导致一些人放弃盗掘的念头。然而,这种说法比较玄幻,难以得到科学的验证。再加上研究发现,这些石像的颈部普遍存在损毁的痕迹,似乎并非最初就没有头颅。
1974年,一个意外的发现部分推翻了之前关于无头石像的猜测。那时,两个咸阳地区的农民在田间耕作时,无意中用锄头挖出一个球状巨石,起初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但随着细看,他们发现石头的中间似乎隐约呈现出人头的轮廓。当地人见状,便开始在附近认真挖掘,最终陆续发现十多个相似的头像。这些著作经考古专家鉴定,确认为与武则天乾陵的无头石像相关的物件。
这次头像的发现向我们揭示,无头石像并非无缘无故地竖立在乾陵周围,也不仅仅是作为墓穴的镇守用具。这61尊石像实际上是盛唐时期突厥臣子的化身,它们象征着与武则天主政时期的唐朝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强大威慑与影响力。乾陵中树立这些扎着小辫的藩人石像,本身就是对墓主武则天的一种景仰与功绩的象征。然而,随着唐朝的衰落,这些原本尊贵的藩人石像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后来的藩臣对这些石像充满不满,逐渐进行了破坏,导致其头颅全部被去掉,从而形成了如今著名的61个无头石像。关于这些石像缺失头颅的另一种说法则提到可能是明朝期间遭遇地震所致,但这种说法并不充分,因为自然灾害不太可能造成石像只从颈部折断,显然,这背后有着人为的故意破坏。
发布于:天津市
配资炒股官网开户,实盘配资查询,配资哪家比较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