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游客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外排队等候。(记者 杨庭栋 报道)
7月29日-31日,2025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内,“山东活动周”如约而至。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大省,山东以其深厚的产业根基与独特的文化底蕴,甫一亮相,便成为关注的焦点。
山东活动周现场,来自日本各界与山东的代表们穿梭往来,观点交流间,“合作”一词被反复提及。
在日本与山东的关系中,贸易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数字可以证明:2024年,山东对日本的进出口额达1696.3亿元。尤其在农产品、纺织品这些山东的优势领域,双方合作更是紧密。
青岛绮迪集团董事长杨彬对此感受很深。他的企业深耕纺织品贸易和第三方检验检测,与日本市场打了多年交道。“在纺织品检品这个细分领域,日本每进口四件纺织品,就有一件经我们之手把关。” 在本次举办的山东活动周上,绮迪集团与多家日本纺织企业开展了洽谈,初步达成了一些合作意向。
7月30日,第100万位游客在中国馆山东活动周展区参观游览。(记者 杨庭栋 报道)
日本为啥喜欢跟山东做生意?
日中经济贸易协会理事长池田稔点破了其中奥义:山东制造业体系齐全,工人手艺扎实,交通也方便,日本消费者对“山东造”一直挺放心,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好卖”。
然而,在这看似平稳的贸易关系中,也蕴含着一丝变动的气流——日本纺织品的进口版图,正在悄然重塑。
“国际局势波动、劳动力成本攀升、税收政策调整……这些因素叠加,让东南亚的纺织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存在感越来越强。”杨彬指出了关键。
这背后,折射的是更深层次的转型命题。山东,显然已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发力。
比如在船舶、汽车、电子元件等领域,今年上半年山东的表现堪称亮眼。机电产品出口额突破5070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山东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至48.2%。更值得关注的是,高附加值产品异军突起,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一半。
近几年,人口老龄化在中日两国都是一个常被提及的话题。2024年日本人口1.238亿,75岁以上的老人达2077.7万,正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银发海啸”。
面对老龄化浪潮,怎么办?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成了日本政商两界的“必选项”。在山东活动周上,记者碰到了前来“探路”的日本在宅介护协会的会长森山典明,他在居家养老赛道一干就是几十年。
“包括山东在内,中国的很多地方都在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本在这一领域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我希望能把这些经验带到中国。”在森山典明眼里,养老这事不能只当生意做,更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得政府、企业、社会一起上才行。
7月29日,各国游客在中国馆参观体验山东非遗。(记者 杨庭栋 报道)
森山典明为啥青睐山东?说白了,山东与日本地理位置相近,气候舒适,经济有韧性,探索养老合作有优势。现在,森山典明的协会已经在青岛开设了分支机构,要开展更多合作。
打开中国沿海经济版图,山东这抹“蓝色”的分量不可忽视。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8万亿元;集聚中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这份沉甸甸的“蓝色成绩单”,在大阪世博会山东活动周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专场活动上,引起了关西日中和平友好协会副会长天目基博的关注。“我们推动日中科技文化交流多年,自认对山东不陌生,但山东在海洋领域的这份‘家底’和成就,依然让我感到震撼。”天目基博说。
7月30日,在中国馆,浅川辉和一家人参观“蛟龙”号深潜体验舱。(记者 杨庭栋 报道)
让天目基博受触动的,还有活动现场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聂珣炜副研究员介绍的“西北太平洋台风预报及灾害应对(TFRiN)”项目。
这是诞生于联合国“海洋十年”框架下的国际项目,由海洋一所、上海台风研究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与日本笹川和平财团海洋政策研究所等机构联手推动,目标直指西北太平洋这片全球台风最肆虐的海域。
“这无疑将有助于提升日本应对台风灾害的整体能力。”天目基博点出了项目的现实意义。TFRiN如同一座科研桥梁,将促进区域内国家深化合作,共同解读台风的“密码”。
从“蓝色粮仓”的坚实基底,到深海科考的尖端探索……山东正以其深厚的产业积累、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开放的合作姿态,在中国乃至全球的“蓝色疆域”中,留下不可忽视的“山东印记”。
(大众新闻记者 孙源泽)
配资炒股官网开户,实盘配资查询,配资哪家比较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